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企业资讯 > 正文

人口迁徙特征:人往东南沿海城市飞,珠三角人口呈阶段性大幅流失

2023-05-20 16:14:53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从人口流动的区域特征出发,进一步探究人口流动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数据显示,2022年延续“人往东南飞”的人口迁移特征,珠三角人口呈阶段性大幅流失,西北、西南两地区人口流入稳步加速。与此同时,一线城市人口加速“出逃”,三四线城市人口回流。此外,人随着产业走,且人口流动与房价呈现正相关,人口流出率高的城市面临较大的房价下行压力。

(注:正值为人口流入,负值为人口流出;持续流入表示为2021年、2022年人口均呈流入态势,持续流出表示为2021年、2022年人口均呈流出态势,流入转流出表示为2021年为人口流入、2022年为人口流出,流出转流入表示为2021年为人口流出、2022年为人口流入;下同)


(资料图)

一、人口净流入城市个数减少,“人往东南飞”的人口迁移特征延续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的100个重点城市来看, 2022年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有58城,较上年减少5城;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有42城,较上年增加5城。 整体来看,2022年100城中,人口净流入城市数量减少,人口净流出城市数量增加。一方面,受疫情防控影响,就业环境受挫,劳动力“出逃”也在所难免;另一方面,随着部分城市稳步推进城市发展战略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因此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群体的转移也加大了人口流动速度。另外,从区域分布来看,2022年人口流动呈现“ 人往东南沿海城市飞 ”的特征。

(注:人口流入流出量=地方本期常住人口数量-地方上期常住人口数量-地方常住人口自然增长量;各地统计局最新人口数据截止至2022年,下同)

二、西北城市人口流入速度稳步加快,珠三角经济圈人口急剧转出

从各大经济圈的人口流动变化来看,长三角经济圈、中部城市、西北城市及西南城市人口呈持续流入态势,其中,长三角及西南城市人口流入速度逐年递减,西北城市人口流入稳步加速。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长三角经济圈人口流入规模为69.6万人,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超30万;西北城市2022年人口流入规模为26.27万人,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约5万。

海峡经济圈与珠三角经济圈则由前两年的人口流入变为流出,其中,2022年海峡经济圈由2021年流入16.83万人转为人口小幅流出0.08万人。值得一提的是,珠三角经济圈人口流失颇为严重,在2021年约8万人流入的基础上急剧转出,2022年人口流出高达53.53万人。由于珠三角地区以民营经济、出口制造业为主,2022年受到疫情防控影响大幅受挫,导致外来务工人员流出,随着疫情防控全面放开,经济回升,预计今年珠三角人口流出现象将会大幅好转。

此外,环渤海经济圈自2019年起人口呈现持续流出态势,但凭借以北京为中心的丰富的产业配套,人口流出速度有所放缓。

三、一线城市人口加速“出逃”,三四线城市人口回流

“北上广深”一直是高校毕业生的第一选择,然而,多年过去,一线大城市的强竞争、高成本以及落户难等现实问题,开始让当年选择了这些城市的外来就业者产生了“逃离”的想法,与此同时,随着热点二线、三四线城市人才支持政策逐步加码,以及城市快速发展之下,正逐步缩小收入差距,进而促进二线、三四线城市人口呈现流入状态。根据数据显示, 2022年一线城市流出30.97万人,二线城市流入113.02万人,三四线城市流入5.12万人。与2021年相比,一线城市止进转出;二线城市流入速度放缓,较2021年流入规模减少了超200万人;三四线城市回流,由2021年流出超50万人转为小幅流入5万人。

四、长沙、杭州等新一线城市人口净流入强劲,广州、东莞、佛山人口流失严重

从人口流入城市排行榜来看, 长沙跃居首位,2022年人口净流入量达17.52万人, 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凭借设立的多个浪漫景点成为了火热的“网红”打卡城市,人口持续流入也是在预料之内。 杭州、合肥、西安人口流入量位列第二三四,量级均在10万以上。 杭州是老牌的长三角核心城市,拥有优质的配套环境以及就业机会,并且近年来出台了多轮人才吸引政策,人口长期稳定流入;同时,被誉为“最强风投城市”的合肥,不仅坐拥长鑫存储、晶合等一众半导体龙头企业,还有牵手多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不仅留住了本地人才,还吸引外地人才的流入。 济南以9.69万人口流入量跻身前五, 济南城市的吸引力提升,与济南在全国较早放开户籍有直接有关,更与国家战略下济南的城市发展、产业壮大、居住等生活成本创造的综合优势密不可分。除此之外,南昌、重庆、成都、宁波、沈阳、苏州等省内热点中心城市仍然较受人口青睐,2022年人口净流入量级均在7万人以上。武汉在2022年疫情影响明显减退下,人口流入增速较上年明显降低,但在产业丰富的支撑下也能够保持流入态势。

从人口流出TOP20城市来看, 广州、东莞、佛山人口流失较为严重,2022年人口净流出均超10万人,分别达17.2、16.8、11.11万人, 2022年人口流动受限,外贸、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受到冲击,外地人口在收入预期减弱下选择回乡,但随着产业的恢复,预计这种人口流出为阶段性流出。其次, 上海人口净流出9.58万人,位居百城人口流出量第四位, 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剧以及落户难度偏大,导致大部分“沪漂”转移战场或选择归乡。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也不可避免的面临人口流失的情形,2022年人口流出规模为4.19万人,而且,北京已连续六年常住人口“温和”负增长,2022年人口减少最多,为4.3万人,北京自2014年开始主动“减量发展”后,常住人口减少是一个必然结果。另外,临近北京的廊坊、张家口等冀域城市也同样面临着人口流失,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不合理,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五、人随产业走,人口流失严重城市警惕房价下行压力

对比2022年人口流动情况与房价涨跌幅度来看,人口流动变化与房价之间的具有一定相关性,人口流出较为严重的城市,房价下行压力也较大;人口流入率高的城市,则房价涨势较为坚挺。根据数据显示, 房价同比在-5%以上的城市呈现人口流入状态,且房价涨幅在5%以上的人口流入率最高,为2.9%,0%-5%区间的人口流入率次之,为0.24%,-5%~0%房价同比区间的人口流入率为0.13%;房价同比在-5%以下的城市呈现明显人口流出态势,人口流出率高达0.31%。

此外,往往城市的公共服务配套与产业结构齐全,具备更多就业机会,人口流入量也会走高。根据数据显示,一般情况下,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则人口流入率相对较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根据数据显示, 2022年第三产业占比在50%以上的城市群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人口流入特征,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达60%以上的城市平均人口流入量为2.3万人,占比在50%-60%的平均人口流入量为2.19万人;50%以下的城市则面临人口流失压力,其中,占比在40%-50%的城市平均人口流出量为0.18万人,占比在40%以下的城市平均人口流出量为0.37万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三产占比较高的北京、上海、广州这3个一线城市,占比均在70%以上,人口却呈现流出现象,主要是由于过高的生活成本挤压人才流入。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随着产业走,且人口流动与房价呈现正相关。根据2021年、2022年人口的流动变化情况,我们将人口流动分为四种类型:持续流入、流出转流入、持续流出、流入转流出。其中, 持续流入的城市占比最多,共计48个, 包括长沙、杭州、合肥、西安等多个热点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上涨动力较足。其次为 持续流出的城市,有27个, 包含池州、宜春、抚州等,主要以三四线城市为主,这些城市除了北京、天津外,多为经济欠发达城市,缺乏产业支撑,人口吸附能力较弱。 流入转流出的城市有15个, 包括广州、佛山等少数一二线城市及黄山、安庆等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根据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城市队伍,一类是以佛山、东莞等为代表的,受疫情影响产业几近停滞加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务工人口加速流失;另一类是以黄山、安庆等三四线城市为代表的,城市本身经济支撑不足、产业动力弱化,导致人口从流入转为流出。 流出转流入的城市共计10个, 由滁州、马鞍山、上饶、赣州等三四线城市全覆盖,人口持续流出城市面临房价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