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企业资讯 > 正文

天天要闻:而立之年攻鱼画 从艺经历助成功

2023-05-19 11:01:29 江南时报

1971年出生的于知永(原名于国良),画一手漂亮的鱼,遨游在宣纸江河之上,逼真地再现了鱼儿灵动自在,畅游鲜活的样子。

于知永画鱼画出了名气,他有一幅题为《 九龙争春 》鱼画,在2017年首届“张择端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可见他的鱼画功底非同一般。

于知永是国家文化部一级画师,苏青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市美协会员,青年书协会员。自幼受到父亲熏陶,爱好书画,10岁时拜著名书画家靳振远为师,学习中国画和书法,24岁时进入江苏省美术学院进修深造,打下了比较好的美术基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十岁(2011年)时的于知永,在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都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开始主攻画鱼。这并非是他心血来潮,而是跟他的老师提议和他童年爱鱼的经历密切相关:

于知永出在苏北农村,从小就特别喜欢鱼。在乡村小沟小塘里看鱼、摸鱼、逗鱼,玩的不亦乐乎。后来又迷恋上钓鱼,更爱上画鱼,摸索出了诸多画鱼的技法,丰富了他绘画内容。

自小于知永学素描、水粉、油画以及国画和书法,没太多时间顾及画鱼。40岁之前他特别喜爱钓鱼,白天钓,夜晚钓,练就了特别好的钓技,甚至痴迷!他跟别的钓鱼人不一样,每钓到一条鱼,他都会扶摸着鱼,跟鱼对话,仔细观察不同鱼类的形状特征,对各种鱼的造形色彩了然于心。

十三年前的一天,于知永跟恩师靳振远先生到九华山游历拜佛,老师让他带了一幅鱼画送给了百岁宫的住持,得法师“钓鱼杀生,画鱼放生”的点化,老师也认同地说:“你很有绘画天赋,功底也很扎实,又那么喜欢鱼,不如主攻画鱼!”那时他已研习画鱼三年多了,由于之前在其他画种学习实践上花费了诸多精力,所以在画鱼上的时间很有限。经过老师的提示,也激发了他画鱼的热情,决定从此不再钓鱼,而是专注画鱼!迄今整整画了13年的鱼,鲤鱼、青鱼、鲫鱼、草鱼、昂刺、鲶鱼、金鱼、鳜鱼等10多种鱼他都笔下信手拈来,栩栩如生。画的最多的是鲤鱼,因为民间有“鱼跃龙门”、“连年有余”等传统的民俗观念与说法,因此,鱼代表了吉祥兴旺、前景美好的象征。

画家(左)和恩师靳振远合影

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向读者介绍画家于知永从艺经历与40岁后主攻鱼画取得作品成绩的评论情况。

一、与众不同的学艺故事。

于知永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抗战前曾毕业于在南京大学,是个文化人;他的父亲自小擅画,以人物和花卉为主,对他的童年起到了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

于知永的父亲服兵役进入军营,其绘画的特长有了用武之地。很快在部队里脱颖而出,提拔当上了正营级军官,按当时的政策家属可以随军,母亲带着他和哥哥和弟弟来到了父亲部队所在地山西临汾。那时他的哥哥开始上小学了,只有五岁的于知永,看到哥哥用笔写字非常羡慕。他就常借哥哥的铅笔在纸上涂涂画画,看到什么图片就画什么,照葫芦画瓢,每天坚持地画,越画越有样子,开始受到了父母和家人的表扬和鼓励。从那时开始,于知永便真正喜欢上画画,一直到现在,中间几乎没停过手中的画笔。

一年后,于知永的父亲工作调动,即举家搬迁到安徽马鞍山生活。这年于知永六周岁,正是入学的年龄,先前有了点儿画画的基础,图画课时他特别认真听讲,看老师示范,课后又常临摹各种动物和人物画,所以他每次完成的图画课作业, 都受到美术课老师的好评。还多次把他的美术课作业张贴在学习园地,让同学们欣赏和学习。 于知永成了班级里同学的榜样,影响带动了许多同学。

1981年10岁的于知永和他的家人结束了随军生活,跟随父亲转业回到了故乡涟水。于知永继续他小学的学习历程。虽说他的各门功课都很好,但最出色的还数他的美术成绩。同学对这个由外地(马鞍山)转学而来的本地出生的同学,能画一手漂亮的画,都感到非常惊讶,把他视为“神童”看待。其实,于知永对于家乡同学的高评,一点不感到骄傲自满,因为他认为自己学画起步比同学们早,画成目前这样的画本是很正常的事情,跟所谓的“神童”沾不上一丁点的边。

学艺的良缘有时如有天赐!

于知永有幸遇到了毕业于广州美院的美术老师靳振远先生(当代著名艺术家、现为中国美协、书协双会员、浙江分院院长)。受父亲的邀请,于知永正式拜靳振远为师,设拜师宴,向恩师磕头跪拜,诚心求学。父亲为此举行正规拜师仪式,亲朋好友见证,在涟水当地传为美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靳老师欣然接收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入室弟子。那是1982年,10周岁的于知永拜师学画的开始,也是他艺术人生的开端。

二、读书学习向古人求教,摸索出平面透视画鱼法

拜师学书画,孜孜以求践行山水画、花鸟画及书法30载,于知永丹青笔墨的积淀与日俱增,具备了厚积薄发的能力,为他40岁以后主攻鱼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知永通过阅读中国古代绘画史,了解中国的鱼画是从五代开始的,在《宣和画谱》卷九《龙鱼水族附》中有记载,袁义、赵克夐、赵傩、杨晖、宋永锡等为古代画鱼大家。那时他们仅画鲦鱼(鲹鱼),虽然鱼画品种单调,但其首创的画鱼技法,得到了历代画家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到宋元时,刘窠、陈可九、周东卿等画家,突破了前人仅画鲦鱼的束缚,鱼画在他们的笔下,开始向鲤鱼、鲶鱼、鳜鱼、草鱼、金鱼等多品种鱼画方面延伸,为后世画家践行多品种鱼画,尤其是象征“连年有余”的鲤鱼画,“富贵有余”鳜鱼画,“金玉满堂”的金鱼画等多方面践行,开创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鱼画的先河。明清和近现代的鱼画趋向成熟,并且在技法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跨越时空向古人学习、跟古人交流,使于知永在画鱼技法上,得到了前人笔墨表达的指点与教诲,获得了受益匪浅的绘画感悟。笔墨当随时代,其间于知永还广泛学习借鉴今人画鱼之法,齐白石,吴青霞、吴作人、迟明、冯增木等都是他经常研学的对象。

于知永的鱼画,之所以能在“张择端杯”全国绘画大赛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功夫亦在画外,在迷恋钓鱼中了解到不同鱼类形态,以及鱼儿自由自在游动的样子。鱼是自然界浮游生灵中追求精神自由的使者,是以水为载体的生命繁衍内在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对于知永来说,有较好的山水画、花鸟画绘画功底,40岁后主攻鱼画,就像歌唱家的声乐演唱,把C调转为F调演唱一样,前者为是笔墨意蕴的演绎,后者是旋律与音符的变化,皆为万变不离其宗。常言道,艺术总是相通的,互为并存与补充,方能相得益彰,精彩纷呈。

笔者在跟于知永多次交流中得知,他画鱼跟别的画家画鱼有所不同,采用的是平视投影法,即模拟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始终使鱼和水平面保持相对平衡,避免了俯视居高临下的视觉误差,这样既尊从了鱼在水中真实生存的状态,又增加了画面整体的美感。

当然,画家也考虑到了鱼在水中游动,触碰到水金藻、蜈蚣草、毛茛等水藻植物,那种漂浮不定的自然形态,对鱼的生存背景起到了烘托与陪衬的作用。

三、笔下鱼画生动活泼,惟妙惟肖

于知永从迷恋钓鱼,到爱上画鱼,依凭前30年积淀的山水画、花鸟画及书法的功底,不惜用16年时间(占比百分之七八十)主攻鱼画,将他熟悉的多种鱼的形态,尤其是鲤鱼,用丹青笔墨精心喂养,成就了水美鱼肥之势,如笔者上述所言,他画的鱼,如同遨游在宣纸江河之上,栩栩如生,观赏之余(鱼),令人百看不厌,是种精美鱼画作品的分享。

鱼跃龙门,是于国良多年来主攻鱼画画的最多的命题画。众所周知,鱼跃龙门即鲤鱼跳龙门,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拼搏意志,以及向往吉祥美好与繁荣兴旺的祈福心愿。

这种象征性的意义,引发了于知永创作激情,他要把《鱼跃龙门》里的鲤鱼,画的生动活泼,惟妙惟肖,进而成为与众不同笔墨表达,让传统的鲤鱼画,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增色添彩。

笔者欣赏过不少画家的鱼画,虽然都画的很精彩,但喜爱的程度莫过于知永的鱼画,因为他画出了鱼儿名副其实、惟妙惟肖的鲜活动态,更体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的意境,还有一种拼搏赶超的时代精神!

以于知永所呈现的《鱼跃龙门》为画例:画家选择了一片水域为背景,单尾漂亮而又肥美的鲤鱼,用它积蓄已久的爆发力,纵身跳跃,腾空而起,像开足了马力一般的跃跃欲试,可见它的背鳍、腹鳍、胸鳍、臀鳍、尾鳍(亦说尾翼),瞬间使劲全面张开,一览无遗,展示了鱼龙的独特迷人之风采!其鳞片清晰无比,双眸明亮,两对须径灵动飘逸,头颅呈昂扬状,充满了勇毅向上的精神力量!

画家用笔沉稳工致,精巧入微,鲤鱼的瞬间跳跃的情景,被刻画的活灵活现,逼真而又自然,绝非一日之功所能达到的这般画鱼水准。

再细赏鲤鱼跳跃的水面,掀起的涟漪微澜,抑或说波澜,可见朵朵浪花绽放,看到了画面上鲤鱼在纵身一跃过程中,抖落水珠的痕迹,散发着晶莹剔透的光泽,使人仿佛能听到落下的水珠击打水面的声响。锦鲤的色彩与水面的碧波荡漾,恰到好处地构成鲜明的对比,色调搭配雅致,意趣横生,壮观而又生动地营造了《鱼跃龙门》的浓郁氛围,展示了不一样的鱼画艺术的美!

鲶鱼,俗称鲶鱼胡子,亦为画家于知永喜欢的鱼画题材。鲶鱼无鳞,头大尾细,体态修长,游姿优美。于知永一改工笔为写意,用淡墨入画,一笔画出鲶鱼隐约可见的身影,用深色的墨勾画鱼脊与嘴眼,再以细笔流畅的线条,牵引出鲶鱼灵动的胡须,寥寥几笔,一条条鲜活的鲶鱼,跃然于画面之上,灵动曼妙,精美绝伦。

任何题材的写意画好比歌唱家的清唱,考量的是演唱者声乐的真功夫;而水墨大写意画则考量的是画家笔墨底蕴表达的深浅,这是无法掩饰的事情。

于知永由山水画、花鸟画转为主攻鱼画,基本功扎实自不必说,所以,他的鱼画必会有相关的背景衬托。花鸟画顾名思义,花与鸟的同框组合,那么于知永画鱼,亦必会将花草和水里的游鱼同框组合,解决了他笔下鱼画单调寂寞的问题,多元素的表达,更可见画家综合绘画功底的体现。

于是,就有了于知永笔下鳜鱼与荷花相得益彰的画面组合。虽然鳜鱼发挥不了鱼跃龙门的气势,但它可以渲染“连年有贵”的贵气氛围,与鲤鱼和其他鱼的“连年有余“,一样能起到异曲同工、吉祥如意的祈福作用,这是画家潜意识早就拥有的想法,只不过是用了绘画的语言,做了深情表达罢了。

百姓日常餐桌,鳜鱼属于淡水高档鱼。徽菜谱里的明肴“臭鳜鱼”,一报到这个菜名,想必就会令许多人垂涎三尺,顿生品尝的欲望。

然而,于知永把《和堂生贵》这幅画中的鳜鱼,画的那么游性勃勃,精神抖擞,笔墨意趣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层级,使其工写结合的鳜鱼,写意的荷花,笔下既生贵又生花,尤其那鳜鱼冲着那朵绚丽盛开红荷仰望而来的样子,那拟人化欣赏的兴致,一瞅便明,溢于言表,使人在想象中感知,这方荷塘充满了夏日生机与活力。

艺术来于生活,高于生活。画家们的笔墨技法,营造的就是这般吸引人们视觉欣赏魅力的产生。魅力就是艺术创造美,表现美、呈现美的担当,要不,何以为家呢?

在于知永创作的多幅鱼画作品中,还有可以点评的《九鲤鱼欢》、《和蕴华堂》、《九龙见瑞》、《金鱼满堂》、《八仙过海》等,都很精彩,展示了不同鱼类形态绘画艺术的美。

于知永鱼作品以平面视角投影为格调,这是他的独门绝技,始终画鱼在水中快乐游弋的美姿,集谈鱼、钓鱼、观鱼、画鱼为一体,抒发自己与鱼同乐的心情。这样,既丰富了鱼画技法,又形成了他笔下鱼画的艺术特质。

于国今年52岁,尚处在年轻画家的行列,他的绘画前景可期。而今迈步从头越,必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