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非常满意”切莫靠“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江武
河南某地李先生最近因为小区周围噪声污染问题向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很快就接到了工作人员的回访电话。“工作人员说话礼貌客气,解释了好长时间,最后表示这个问题暂时无法解决。”李先生说,工作人员请他对本次服务给出“非常满意”的评价,“问题都没解决,怎么能是‘非常满意’呢?我当时就给了‘不满意’的评价。”(8月7日《人民日报》)
李先生给出“不满意”评价后,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之后几天,这位工作人员又陆续打来3次电话,想让李先生修改评价。李先生直接拒绝了,他说:“工作人员不仅没能解决问题,还连连索要好评,真让人反感。”
这个工作人员认为自己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给群众作了解释说明,虽然事情没办成,但自己“尽力”了,办事群众就应该给自己“非常满意”的评价。而站在办事群众的角度来看,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固然重要,但最为重要的事好办。他们打市民热线不是为了感受办事人员的良好态度,而是为了办成事。你态度再好,语言再委婉,但群众想办的事没有办成,他们自然不会满意。自己没有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却厚着脸皮向群众索要“非常满意”,被拒绝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连续5年专门部署推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不过,形式主义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有的老问题尚未根除,一些新变种又在滋生。比如一些单位、一些干部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门好进、脸好看了,但“只微笑不办事”,让群众干着急,却无可奈何。
群众的“非常满意”更像是一面镜子,既能照见具体问题,也能折射干部作风。一个党员干部,要想得到群众的“非常满意”评价,在服务群众时,就不应该只是在说话礼貌客气、耐心细致上发力,而是要把着力点用在办实事上,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一定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办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让群众有感。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自然会给你一次次“非常满意”的好评。问题没解决,却想索要好评,被拒绝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