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企业资讯 > 正文

探寻历史文脉 守护城市记忆_环球热头条

2023-04-28 20:05:16 天门日报-天门网


(资料图片)

探寻历史文脉 守护城市记忆

——记“天门好人”敬业奉献之星邓千武

十八载栉风沐雨,十八载砥砺前行,他带领同仁发掘抢救文物古迹,寻踪觅迹整理史料,从田野考古到文物保护,从探寻历史文脉到守护城市记忆,奋力耕耘在文博事业上。
凭着突出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他对文物考古工作方面的见解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撰写发表了《天门彭家山楚墓》 《石家河遗珍谭家岭出土玉器精粹》等专业著作,并先后获得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文物行政执法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天门好人”敬业奉献之星、市博物馆馆长邓千武。
结缘,始于热爱
2005年,37岁的邓千武从市图书馆调到市博物馆工作。从此,便与文博结下深厚的不解之缘。
自小便对历史文化痴迷,加上在图书馆工作的经历,邓千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经验,曾深藏在心中的那颗热爱历史、热爱文物的种子破土而出。
但文博工作涉及历史、专业技术、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他深知自身的不足,先后到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进修,并“从海绵里挤水”,系统学习博物馆学、古代史、近现代史、考古学等学科,啃下了无数书籍和文献,把自己从一名门外汉变成文博专家。
“这组铜镇非常特别,最大的一件上面有40字鸟虫书铭文”“铜剑、铜鼎、铜壶、铜敦,也都是在楚墓里发现的”……走进市博物馆三楼竟陵记忆单元,邓千武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每一件文物及其来历。
时间回到2006年,武荆高速第九合同段K80+300处在取土施工时,施工人员发现异常——黄土中夹杂有青色、黄色等土壤,而以前所取的土都是黄土。得到报告后,邓千武立即带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实地查勘,确认这里有一座古墓葬。
上报至省和国家文物局后,抢救性发掘随即展开。在对墓地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后,考古队伍钻探发现墓葬19座。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邓千武和同事们把“家”搬到了考古现场,在古墓葬边上搭起帐篷,24小时轮流值守。在长达50多天的发掘中,这座位于皂市镇鲁新村2组方家大湾西北部,后被称为彭家山楚墓的古墓葬,出土文物465件,包括陶器、青铜器、玉石料器和漆木器等,是我市考古第一次发现战国贵族墓,也是首次出土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这一发现,填补了天门战国时期的文物空白。”邓千武言语中难掩激动。如果说,初到博物馆,他内心的种子悄然萌芽,那么这一刻,它已然迅速茁壮成长起来。
坚守,忠于初心
从残砖断壁的墙体,到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从实施抢救性维修,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到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说起晚清“华中第一豪宅”——胡家花园的蜕变,不可谓不惊人。
“古建筑,是写在砖瓦、石头和木雕上的历史,是活着的文化记忆。”邓千武介绍,这座始建于1899年的清代山西巡抚胡聘之的故居,正是这样一个存在。早些年,胡家花园未能得到妥善的保护,损毁严重。
文物保护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必须争分夺秒。邓千武带领工作人员抓紧研究,梳理材料,积极申报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邀请省古建筑专家鉴定并制定维修方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胡家花园的抢救性维修取得了显著成效,恢复了原有的庭院景观,包括中厅、西厅、绣楼、书院及附属建筑等,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
“守护文物、保护历史、传承文化,这是我们文博人的初心。”深耕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事业18年,邓千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参加天门石家河遗址、天门尹家湾遗址、天门梨树山墓地、天门庙坡湾墓地、天门郑家坟头墓地、天门翁家岭墓地、荆州王家屋场遗址、天门彭家山墓地、天门黄花岭墓地、天门殷戴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十几处遗址和墓葬的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工作;
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天门彭家山楚墓》《石家河遗珍谭家岭出土玉器精粹》《湖北天门笑城城址发掘报告》《湖北天门市石家河古城三房湾遗址2016年发掘简报》《天门殷戴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等10余篇专业考古发掘报告、简报、论文;
主持完成天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石家河遗址保护规划》《石家河遗址考古公园规划》编制、长江文物资源调查等工作。参与主持的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先后荣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考古奖二等奖“,文明之光——天门石家河文化陈列展”在第三届(2018年度)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荣获精品奖。
如果说,文博事业已经成为邓千武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石家河文化,绝对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厚厚的一本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资料,页面已经被翻出了毛边。他说:“我们将依托石家河遗址资源,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的旅游规划设计,建设荆楚文化地标,建成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擦亮石家河文化名片。”(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谢婉静)